南部縣八爾湖鎮純陽山村通過探索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成為全省最早脫貧的貧困村之一。圖為純陽山村民居。本報記者 肖雨楊 攝
王正潤 本報記者 肖雨楊 攝
“已經過上小康,還要超越小康!”7月23日中午,說到余生還有什么愿望,73歲的王正潤一下站了起來。作為純陽山村曾經的貧困戶,他希望家鄉不只摘掉窮帽,貧困村更要變成“明星村”“富裕村”。
位于南充八爾湖鎮的純陽山村,地處八爾灘水庫(即八爾湖)庫區。這里位于南部、西充兩縣交界處,閉塞、貧窮一度是其代名詞。
讓王正潤有信心暢想未來的,是當地2014年開始全面啟動的脫貧攻堅,是自己和全村人的生活變化。
一個困境
辛苦幾十年為啥還是只能混個肚圓?
“中午吃了土雞!”剛吃完午飯的王正潤打開了冰箱給記者看,里面放著一盤沒吃完的雞肉。
吃肉,一度是純陽山村人的夢想。從王正潤記事起,純陽山村人均只有半畝地,村民生活常在溫飽線上下徘徊。“一畝地一年頂多打900斤玉米、300斤小麥,混個肚圓就不錯。”王正潤說,那時村里最常見的場景是鄰里糾紛。起因,往往是一只雞或幾顆玉米。
“人窮志短,一點不假。”王正潤說,為了過上好日子,大伙沒少想辦法。
養豬、養羊、養鴨……但從村里到場鎮4公里多的山路只有一米多寬,中途要過五六個陡坡。想把農產品運出去,只能靠人力和“土辦法”。“就這樣,慢慢梭(方言,滑)下去。”時隔多年,王正潤仍能記得運貨出山的動作——兩個人站在生豬的一頭一尾,一個人在前抱著豬頭慢慢接,另外一個人在后抓著豬尾巴慢慢放。
就是這樣,村里人還是沒能根治窮根。“接回來的媳婦、婆娘,住個十幾天就爬起來跑咯。窮嘛!”談到貧窮,王正潤最直接的感受是:全村同齡人中,有十幾個因貧未婚或離異。
數據更為直觀。2014年,全村有60多名因貧未婚的孤寡老人。全村1086人中,有367人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超過33%;村里一半以上的房屋是“夏天擋不住雨,冬天關不住風”的土坯房。同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王正潤說,作為曾經的村干部,自己非常愧疚:沒能把大伙帶出窮窩。
兩條富路
特色種養+鄉村旅游 村容美了腰包鼓了
“老板,晚上整條花鰱嘛。”采訪進行到一半,南充游客李紅玲找到王正潤預訂晚餐。眼下,正是王正潤家的農家樂最忙的時候,村道上停滿了來自南充、成都、廣安乃至重慶的汽車。
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農家樂老板,王正潤命運是如何改變的?
“是和村里人一起致富的。”王正潤的小兒子王鏡州說,2014年,他回鄉借錢修起了兩層小樓。同年,純陽山村修通了水泥路、接通了自來水和網絡,170多戶村民全部住上新房。
轉過年來,村里人腰包漸漸鼓起來——村里引進企業組建食用菌產業園,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可分紅5萬元。2015年開始,夢里水鄉和烏托村兩個旅游項目陸續落地。僅前者就投資1.2億元左右,設計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可提供150個就業崗位。
八爾湖景區開發的熱潮,讓王正潤坐不住了。在他的鼓勵下,2015年,王鏡州和大伙自發組織學了廚師、統一打造房屋景觀和接待標準,開起了農家樂。當年,王正潤家收入突破5萬元。如今,他家農家樂年收入穩定在12萬元以上,凈利潤6萬元上下。去年,王鏡州還把小轎車開回了家。
“還要有回頭客才得行。”采訪結尾,王正潤滿懷期待地說,農家樂將交棒給王鏡州。
本報記者 王成棟 侯沖
本次活動一等獎獲獎作品《合家歡》。范吉濤攝 ●李雙早 分享年味,曬出幸福。截止2月28日,由南充日報社客戶端南充見APP攜手順慶、高坪、嘉陵、閬中...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大街上掛起的大紅燈籠;年味是熱氣騰騰的年夜飯;年味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 春節前夕,南充日報社客戶端南充見APP攜手順慶、高...
團圓飯(范吉濤) 守護虎寶寶(網友CHINAfish*) 漫天燈火(網友游隼) 2月9日,南充日報社客戶端南充見APP攜手順慶、高坪、嘉陵、閬中、南部、西充、儀...
年味是什么?是大門兩邊春聯的一絲墨香!是裊裊炊煙在田野描繪的圖騰!是闔合歡聚看春晚的甜蜜溫馨!您,心中的年味是什么?請拍個視頻、拍張照片...
聯系我們
電話:0817-2719266
傳真:16
地址:南充市北湖路99號“恒河羅曼威森”11樓。
郵編:637000
郵箱:1103197942@qq.com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
關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