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村一景(2022年3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尹恒攝
新華社成都3月25日電(記者任硌張海磊尹恒)最近,50歲的高學林異常忙碌。村里有6塊撂荒地需要成片整治,用工量較大,他要在每天傍晚把第二天參加勞動的村民和工作地點安排出來,“現在,全村六七十歲、有勞動能力的老人都很積極,有事干還有錢賺!”
高學林所在的村是位于四川東北部的南充市南部縣萬年鎮朝陽村。前幾年,隨著外出打工人數增加,農村勞動力流失,村里越來越多的地撂荒。2019年前后整個南部縣撂荒地達9.8萬畝,朝陽村就有1000多畝。“荒地里的草都有一人多高,荒得越久整治難度和成本越高。”朝陽村黨支部書記樊宗禮說。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是這個村最大的特色。”萬年鎮黨委書記何春花說,朝陽村是萬年鎮最偏遠的村,發展機遇較其他村更小,但憑著一股不認命、不服輸的勁兒,100余名群眾到北京新發地水果批發市場從事水果經銷生意。村民們賺到錢后又積極反哺家鄉,幫助朝陽村于2000年在全縣率先建成通村水泥路。
在撂荒地整治上,村黨支部和村民們群策群議,想出了“打伙(四川話合伙、結伴)開荒”的主意,走出了“村集體規劃、合作社集中耕種、群眾入股分紅”的模式。樊宗禮介紹,村里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將撂荒的土地收歸到集體,由村集體統一規劃,群眾以每戶1000元現金入股,作為撂荒地整治的啟動資金。合作社進行集中耕種,種植小麥、油菜、黃豆以及蔬菜。糧食收獲后以返糧食的方式分紅到農戶,既破解荒地問題,又實現農民增收。
此外,對于有意向入股但家庭困難的群眾,合作社還采取以勞抵股、擔保借貸、土地入股等方式,確保全部入股。
正值春耕時節,朝陽村的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村民們有的在開廂播種,有的在施肥覆膜。
村民高學亞正開著旋耕機在地里穿梭,伴隨著機械轟鳴聲,一塊塊田地被翻耕平整。高學亞以前在深圳工作,2015年因為家人生病返鄉。撂荒地整治以來,他負責開機器翻地,正常早上八點上班,但是為了趕早把地翻出來不耽誤后面的工序,他經常天不亮就出門。
如今,像高學亞一樣,村里還有100多人又重新種起了地,大部分是老年人,大家每天還有50元到100元的收入。如果碰上農忙,合作社還會召集村民做飯、送飯,大家在地里一起吃飯。
經過幾年的整治,目前朝陽村已經把700多畝荒地變良田。樊宗禮算了一筆賬,如果村民要在自家荒地里種玉米,一畝收獲800斤玉米,除去開荒、人力等成本勉強能保本。但當把各種資源集中起來后,在大塊平整田地上引入機械化作業,種糧就有錢賺了。
2021年,村里整治出來的400畝撂荒地收獲3萬斤小麥,3萬余斤大豆,每戶均分到400斤小麥。大豆除去成本后村集體入賬1.9萬元,村里又用這個錢打造了幾十畝土地。
樊宗禮介紹,下一步朝陽村將以鄉村振興為契機,以“支部+合作社”模式實現集體經濟合作社專業化管理、規范化運作,全力推行綠色養種循環和糧油套種、輪作,打造優質糧油蔬菜基地。
南部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敬友貴告訴記者,朝陽村“打伙開荒”整治撂荒地是南部縣撂荒地整治復耕的生動案例之一。全縣2020年整治復耕了2.7萬畝,2021年整治復耕了3.2萬畝,2022年計劃將剩余撂荒地全部整治復耕。在南部縣定水鎮,鎮黨委書記楊磊正在為參與撂荒地整治復耕的種糧大戶楊義全現場辦公解決問題。他介紹說:“南部縣委縣政府出臺了撂荒地整治復耕的相關扶持政策,目前種糧大戶、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藏糧于地已成為干部群眾的共識。”
董文斌,南充市順慶區梵殿鄉人,南充市人大代表,順慶區菜籃農業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順慶區瑞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這一長串的頭銜下,他...
嘉陵區已建成的檸檬基地。 當下,正是防治病蟲害的季節,在嘉陵區金鳳鎮缸子堰村四川裕沃農業有限公司的檸檬產業基地里,滴灌系統正在運作,為92...
連日來,在三會鎮賈家壩村田間地頭,村民們正搶抓農時種植辣椒苗,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四川南風牧田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南超介紹,去年,公...
黃金和他種植的無花果(資料圖,本人提供) ●他的人生目標是做一名成功的新農人,用汗水和智慧回報家鄉。他的無花果產業規模超100畝,年產值超30...
聯系我們
電話:0817-2719266
傳真:16
地址:南充市北湖路99號“恒河羅曼威森”11樓。
郵編:637000
郵箱:1103197942@qq.com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
關注 好充食